小说路上 > 其他类型 > 玩宋 > 139.第一三九章 父女相见

139.第一三九章 父女相见

推荐阅读: 想入非非七零海岛养娃日常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漂亮后妈看到弹幕后[七零]女法医穿书后和男二he了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银河第一可爱穿成年代文男主的娇软小姑姑咸鱼修仙超快乐的在各个世界当咸鱼二代我的婆婆是重生的[七零]欢迎进入梦魇直播间成为无限游戏美人NPC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重生回到刚就业时工业修真[直播]六零之嫁进大杂院[穿书]继母不慈我在人间直播算命[玄学]逆青春

来,表示回头会连着写到开封的信一起送出去。

王雱见说动了王安石,心满意足地练字去。经过这么久的勤学苦练,他悬腕写字手终于不会抖了,可喜可贺!

《三顾茅庐》第二天就随着驿马去了开封。王雱煞费苦心借沈括的手画这段《三顾茅庐》,自然不是为了吹诸葛亮,故事不是重点,重点是沈括写的序里头他老爹为鄞县请动了五位隐居大儒。

文教,也是地方建设的重要部分!做了事怎么能不吹吹牛逼呢?做了好事一定要说出来让人知道!

他老爹这人不善交际,更不善吹牛逼,他是个干实事的人,而且想做什么就会一门心思往里扎,有时为了把事做成还会变得极为专横。

王雱对他老爹要做的事不太了解,只知晓他老爹将来要走的路是“改革”,他不知道怎么改,可但凡改革,绝对没有不触动某些阶层利益的可能性。

王雱希望暗中把王安石的好名声吹起来,将来能有更多人站在王安石这边。

变法变法,这变出来的新法肯定要有人去执行!人才储备很重要啊!

再好的新法,没选对负责人都会变成恶法!

要王雱自己去干,那是不可能的,专业不对口!不过他可以帮他老爹挑挑人,现在还早着呢,他老爹才二十六七岁,要当上宰相怎么都得三四十吧?

屈指一算,至少还有十来年,完全可以开始着手搞人才培养计划!

比如可以先从鄞县里的基层干部——也就是本地照进来的胥吏先开始培训。

等培训方案摸索着完善了,可以找机会推广全国,到时不管地方官还是地方小吏,要上岗,统统先培训;花个几年把培训变成定例,往后要负责执行新法的,也统统先培训,能力和理解都及格了再说。

烦是烦了点,却也比任由他们“自由发挥”强。

底层官吏的“自由发挥”,绝对是当地百姓的一大噩梦!

王雱边练字边瞎琢磨,字写得不咋地。

他爹捧着本书看完了,扭头一瞧,不满意了,又开始对着他的字指指点点,继续搬出了那套“你爹我小时候写得老好了”的瞎话唬他。

王雱哼了一声,把写砸的一张纸团成团扔纸篓子里,专心致志地开始写新的一张。

反正时间还挺多,人才啊方案啊什么的,都慢慢来,不着急。

王雱不着急,王安石却有满脑子想法急于付诸实践。春耕结束之后,新粮没熟,旧粮又吃得差不多了,这段时间一般被形容为“青黄不接”。

王安石想了个新法子,很快叫差役和胥吏出去宣讲:县粮仓里的粮食可以借出,要是有需要的可以来登记拿粮,等夏秋有收成了再还回来。

宋朝户籍制度很完善,每个村有多少户人家、每户人家有多少口人、每口人占多少田,这些都是有记录的,官府借出粮食不怕对方赖着不还。

这样一来,百姓不怕熬不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时期,县粮仓里的陈粮也可以更替成新粮

春溪笛晓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qita/wansong/31063254.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