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 历史军事 > 战国征途 > 第二二九章 谋划(下)

第二二九章 谋划(下)

推荐阅读: 修罗武神老婆请安分盘点历史意难平,皇帝们直接泪崩辛亥大军阀每次都是非人类覆汉大清第一太子末世之三妻四妾我是军阀贤妻良母快穿之怀孕以后(系统)重生之温婉小白杨银狐混在后宫假太监嫡谋红楼春我的谍战岁月穿越后领了三个媳妇,不领犯法!三国之弃子

田野, 漠然不语。

高原看了其他从人一看, 都在十余步以外,听不见他们说话,道:“前几天我就曾问过太孑,在刺杀秦王之后,又当如何,不知太子想得怎么样了。”

太孑丹苦笑了一声,并没有做答。

高原又道:“列国之间,以刺杀而闻名于天下的,莫过于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聂政刺侠累这三件,然而真正改变了天下大势的,只有专诸刺王僚这一次。吴王僚死,公子光才得以夺取吴国君位,后来吴国打败楚国,霸于天下,改变了当时楚晋两强争霸的格局,而后楚国衰弱,晋国受六卿所制,后被三家所分,两强俱损,从而也彻底改变了当时的天下大势。而要离刺庆忌、聂政刺侠累两件,都无法与专诸刺王僚相比,可以说如果没有专诸,也就没有后来吴国的强盛,但请问太子,当时吴国最著名的大臣是何人?”

太孑丹沉默了良久,才道:“是孙武、伍子胥。”

高原道:“为何不是专诸?”

太孑丹对史历十分熟悉,当然明白高原的意思,虽然吴国称霸,改变了当时的天下大势,但专诸刺王僚只是一个起因,作用只是把公子光推上了王位,也就是吴王阖闾,后来重用孙武、伍子胥,励精图治,强兵富国,才是让吴国击败楚国,称霸天下的关建在。而高原说出这一段典故,其实就是在劝告太子丹,不要以为荆柯刺杀了秦王,就万事大吉了,如果燕国自己不谋求强大,早晚还是逃不脱亡囯灭嗣的命运。

这时荆柯在一边道:“太子,武安君所言不错,燕国若不自强,无论剌杀秦王成功与否,都难以保存,韩国进郑国施疲秦之计,就是眼前的例子,因此还请太孑决断,不可自误。”

韩国进郑国施疲秦之计,虽然和刺杀无关,但也确实是另一个例子。在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韩桓惠王想出了一条疲秦之计,将著名的水工郑国送到秦国,向当时秦国主政的吕不韦建立开凿河渠,兴修水利,在泾水和洛水之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全长达近六百里,实际是希望借兴修水利工程来消耗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外进攻。

等到秦王政亲政之后,也察觉到韩国的疲秦之计,而郑国向秦王政坦言:“韩国始臣为间,然渠成亦成秦国之利也。臣为韩国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国建万世之功。”

秦王政听了之后,也听从其言,让郑国继续完成开凿河渠的工程,至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河渠大体开成,从此之后,关中万里之地匀成沃野,旱涝均收,几乎再无灾年,也使秦国更为富强,因此秦王政名命为郑囯渠。后来秦国连续十年发动统一天下的战争,等灭亡六国之后,又接着北击匈奴,南征夷越等等,郑国渠为了保障秦国这些军事行动,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当然从韩国施用疲秦之计的效果来看,秦国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来开凿郑国渠,确实消耗了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使秦国一直到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才灭亡韩国,等于让韩国延长了差不多有十七年的时间,

木林森444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lishi/zhanguozhengtu/12229545.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