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 历史军事 > 兴汉室 > 第四十三章 郡国正卒

第四十三章 郡国正卒

推荐阅读: 大清第一太子三国之弃子1911新中华明末不求生无敌六皇子数据三国大唐之最强熊孩子曹贼步步生莲我自寻我道初唐峥嵘法师奥义道果我是军阀末世之三妻四妾穿越后领了三个媳妇,不领犯法!嫡策每次都是非人类蚌珠儿快穿之怀孕以后(系统)

校尉的地位急剧下降,沦为普通的中层军官,而杂号、重号将军日益增多。可这几个官职的品秩都没有多大的差距,重新量定军制等级已然成为朝廷军事改制的首要之事。

“朝廷多事,昔年天下仅有中郎将、校尉数十人,便是都尉尚有千石。” 朱儁仿佛有些明白皇帝唤他来的用意了:“如今各军皆有校尉,大可重定品秩,譬如校尉依汉制为二千石,可减为千石,云云。”

“趁着时下无事,我有意改订军制。”皇帝倾起上身,将手中茶碗放下,低声言道:“先裁撤各地冗余兵马,仿照凉州裁兵之例,或选派为吏、或退至屯田等等。其间诏郡国重建郡国兵,一县二百人至五百人不等,一郡可有千余郡兵,恢复更戍制度。”

汉代有一千余县,战乱过后、民生凋敝,皇帝打算裁并一批人口不足、民生荒废的县邑。按照一个县三四百常备兵的设想,天下将有数十万的郡国兵,而这其中的花费平摊到当地的财政,犹如杯水车薪。

郡设郡尉、县设县尉,以分走郡守县令的兵权,平常时期县尉只有征集训练的权力,如果需要剿除匪徒,在经过上级郡尉的准许后才可以出兵。若是较大的匪患,则由州刺史向朝廷请令,由郡尉征集各县兵马一同征讨。

除了郡国兵以外,还有屯田兵,他们也是分散到诸县,忙时为农,闲时训练。虽然战力不一定高,但可以为当地郡县兵提供粮草军资,必要时也可以参与作战。

如今曹操、张辽、徐晃等人的兵马只能算是特设,等到皇帝真正逐渐解决各类矛盾、问题以后,这些兵马都是要大量裁撤的。所以在地方上,皇帝需要长期依靠的就是郡国兵与屯田兵,而这两套体系分别归属于太尉与兵部。

“屯田兵、郡国兵为天下永安之根基,决不可有一日轻忽怠慢。屯田养兵,郡兵守地,既能减少支费,又能保全地方。”皇帝踌躇满志的向朱儁叙说着自己的想法:“在此之外,还得有边营兵、禁兵以为常备。”

边营兵是指象林营、虎牙营、雍营、黎阳营、渔阳营、度辽营等设立在边境军事要地的长期驻兵,这类兵制从光武皇帝废除郡国兵以后便开始逐渐设立。边营兵属于地方常备军的一种,人数虽少却精锐能战,在其之上,便是守护长安的南北军以及守护雒阳的东军。

禁兵负责拱卫朝廷、边营兵负责整军备战、郡国兵负责靖安地方、屯田兵负责提供军需,彼此互为表里,各有用途。这就是皇帝试图打造的军事体系,朱儁在脑海里飞快的算计了一通,得出这样的一支军队,总数至少要上百万,这未免太骇人听闻、异想天开了!

“陛下,先不说屯田之产出能否供应天下数十万军兵之用,单说除去粮草,还有军械、战马等物,今后耗资不下数千万,而朝廷国用……”朱儁虽认为皇帝这套体系从逻辑上没有多大问题,郡国兵、屯田兵虽多,但平时最高长官不过是郡尉、屯田中郎将,不用担心会出现武将难制的情况,但出于现实的考虑,这个计划实在有些想当然:“此事甚重,还请陛下特开朝议,命人进献良

武陵年少时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lishi/xinghanshi/5505117.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