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 历史军事 > 兴汉室 > 第七章 淤塞难免

第七章 淤塞难免

推荐阅读: 嫡策1911新中华道果法师奥义末世之三妻四妾重生娘子在种田修罗武神老婆请安分快穿之怀孕以后(系统)[综]戏精女配不良之年少轻狂奋斗在新明朝带着仓库入大唐,父皇说我是天子之资薛家小媳妇穿越民国做间谍如意小郎君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大唐之最强熊孩子嫡谋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

他第一次随皇帝外出,还不知道皇帝的脾性。听到张绣这么说,心里顿时有些不自在,还以为皇帝经常让手下人这么做。这可不是仁君爱民之举,想到这里,太史慈有些犹疑的看向皇帝的背影。

“他怎么你了?(xs639)•(com)” 哪知皇帝勃然作色:“我若连这都看不入眼,那还观什么民情?去把万年令叫来!✹(小说路♀上)✹[(xs639.com)]『来[小说路♀上]♀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xs639)•(com)”

“唯!”张绣脑门冒出一层冷汗,羞愧的像是被那孩子尿到头上了似得,他忙不迭的应道,拨马便往回走。

“慢着。”皇帝忽然叫住了张绣,他来时所经行的道路都是宽阔平整,可一旦到了这里,同样是主干道,道路却是残破不堪,马走上去嫌硌脚。皇帝想起自己早就下过诏,要求各地整修道路,此时不由气笑道:“让他走过来!”

太史慈见状,一颗心这才是真的定下了。

王斌不解其意,在一旁稍作宽解道:“黎庶未经教化,本就如此。当务之急,还是得让黎庶吃饱饭,再能论及其他。”

“本就如此,而不是本该如此。”皇帝心里有些不痛快,叹气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生计艰难,民间教化不宣,到底是我等肉食者的错处。”

他摆了摆手,止住了王斌的话头,手指着荒凉的白渠说道:“我记得光武皇帝下过诏书,要时常定期翻修沟渠,看来地方长官是没放在心上。”

“白渠、郑国渠都在左冯翊境内,朝廷虽说有修河工的诏令,但何时修、如何修、哪一处先修,还得看各地的详况。左冯翊鲁公刚好随在驻跸,不若诏来一问?”荀攸担心这里面有什么误会,闻声说道。

“不用了,那些人做没做事,有没有用心做事,这我还是看得清楚的。若真是有心为民,万年令就该先将此地大致清理完善,这样等轮到万年县开始修渠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开工,能省去许多麻烦。可万年令偏偏无动于衷,百姓也面有饥色,他这个官当得好啊。”皇帝嘴上说的是万年令玩忽职守,其实暗地里是在责备左冯翊鲁旭不会统筹。

鲁旭是扶风平陵人,家世二千石,传习《鲁诗》,其祖鲁恭官至三公,与马日等扶风大家走得很近。当年随朝廷西入长安,官拜太仆,后来王允倒台,其安排在三辅的党羽左冯翊宋翼和右扶风王宏也被牵连入狱。皇帝当时手上没有合适的亲信去接替,又有李大敌当前,出于笼络、团结士人的需要;以及作为对马日支持罢黜王允的交换和敢于背锅的酬劳,皇帝慷然接受了马日荐举的人选。

其中北地人、傅燮的族人傅睿被征为右扶风,扶风人鲁旭也从太仆的位子上调任左冯翊。

想起鲁旭的身份背景,荀攸心中一动,皇帝这会子不像是无心之举,倒像是有的放矢。经此一遭,等河东叛乱与袁氏勾结的罪名公告天下后,本来就强势的关西人必将借此机会彻底压过黄琬、杨氏,何况这时候还有一个声望隆重的古文经大儒郑玄来朝,太学也将掀起波澜。站在皇帝的角度来说,这不仅是出于平衡的需要,而且还是预备应对措施和反击的手段

抓住吏治的把柄,让对手在太学的事上有所顾忌,至少不能闹得过分。

荀攸思考过后,很快就知道自己该怎么说了,他没有接过皇帝这话,反而另起了一个题目:“前些天鲁公在觐见时说,左冯翊辖下十三县城,曾有三万七千余户,计十四万五千人但这都是以前盛时的数字。其实左冯翊几经羌乱灾祸,户口减损,就连万年县也只剩千余户,长公主的汤沐邑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了。”

皇帝略一沉吟,读懂了对方的暗示:“是啊,这还是长公主的汤沐邑。”

他别过头看着荀攸,轻声说道:“冯翊北边就是西河、上郡,羌胡炽盛,郡内也有大批羌人部族。得从别的地方迁些百姓过来充实地方才是,弘农参与叛乱的那些豪强和贼寇,上次尚书台商议的处置是就地归入屯田,我看还是得改一改,先迁三千户到万年县来。荀君以为如何?”

这看上去是对弘农豪强的削弱,其实是对杨氏点到即止的敲打,在接下来,马日会彻底替代杨氏和关东士人,成为皇帝主要防范的对象。而且将弘农的大户百姓迁移到万年县,也未尝不是皇帝对日后实行‘迁豪’的一个预热。

荀攸自无不可,低声说道:“陛下睿鉴,只是迁移百姓,琐事繁多,稍有不好就会酿成民变,这万年令……”!

(xs639)•(com)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lishi/xinghanshi/5503908.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