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 历史军事 > 兴汉室 > 第八十八章丨先事虑事

第八十八章丨先事虑事

推荐阅读: 小白杨嫡谋乌纱重生娘子在种田步步生莲不良之年少轻狂重生之温婉[综]戏精女配薛家小媳妇吕布的人生模拟器奋斗在新明朝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红楼春老婆请安分混在后宫假太监无敌六皇子道果贤妻良母辛亥大军阀盘点历史意难平,皇帝们直接泪崩

的权力绝对要远胜于他那便宜老子;若是输了,虽不至于像王允那样彻底终结了政治生命,但以后若是还想有如今这样的权势,怕也很难做到了。

皇帝缓缓点头,道:“我不通军略,城防一事,我相信司徒与车骑将军的能力。”

赵谦表示不敢,马日适时插话道:“臣以为,朝廷宜派使者前赴李军中,说清利害、晓以大义。彼等只为复仇、求赦而来,如今王允入狱、赦诏已下,彼等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这话正好与皇帝早上跟法正等人的企划不谋而合,他面上装作不以为然的样子,道:“非也,太尉曾说彼等只为董卓的死讨个说法,在我看来,这无非是当个幌子。在最初,我还信他们是没接到赦诏、迫不得已才起事。可直到他们轻易获胜,便自以为看透了朝廷虚实,此时心里多半想的怕是真的要把控朝廷、制御天下。”

见马日无言以对,皇帝又想起了一事,近日朝廷中屡屡有人提出请皇帝诏关东诸侯领兵勤王的建议,他知道有不少人跟关东豪族暗通款曲,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时机去一一清除掉,此时索性将其定论,免得还有人在这个话题上饶舌:“远水解不了近渴,关东各地牧守皆在千百里之外,要想解决叛军,只能靠我们自己。”

马日与赵谦对关东豪族没有如王允那般的亲热,而且他们也对外兵入朝抱有顾虑,所以对皇帝谨慎的态度都表示赞成。

赵谦当初颇受董卓重用,熟知凉州将校各自的品性,此时接话道:“叛军之中心思不齐,既有一心谋逆之徒,便定有侥幸求饶之辈。所谓上兵伐谋,将其分化瓦解,不失为一条好计。是故臣以为太尉的意见颇有可取之处,只是朝廷不能全依赖于此,还需要另做准备。”

皇帝这时才拊掌赞同:“说得对,敌有十万之众,虽良莠不齐,但好歹也有几万可战之兵。所幸其群龙无首,只因求生而团结一致,如今彼再无性命之虞,正可将其分化拉拢,各个击破。遣派使者自然是要做的,关键在于派谁去,这个人必须既忠于朝廷,有苏武之才,又能让李等人信服。”

于是商议过后,便以马日的名义让尚书台拟发诏书,不到半天便有数人自荐。

皇帝亲自从中择选,结果却无一人得到允准,但他们也不是别无所获,皇帝虽然没有任用他们出城为使,但为了嘉奖他们的胆识与操守,特意将他们提拔为光禄大夫或中散大夫,归光禄勋杨彪直接管辖。

众多人选无论自荐还是他人荐举,一概都不符皇帝心意。思来想去,马日觉得除了蔡邕,便再无第二人想了,再加上他也有意提携蔡邕重返朝堂,此时将其举荐出来,正中皇帝下怀。

“好,我素知蔡邕忠义有才干,此次出使,他是最好人选。他若是愿意为朝廷效命,尚书台可即刻下诏拜为兰台令史。”蔡邕对汉室的忠诚,皇帝是毫不怀疑的,而且蔡邕在凉州将校中确实很孚人望,让蔡邕出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蔡邕能说服李、郭汜等众将弃军入城,便是大功一件。”

君臣诏对,一言一句无不得仔细推敲,听到皇帝只说弃军入城,而不是率军归降。马日眉眼一突,似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没有做声,因为一切尽在不言中。!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lishi/xinghanshi/5503368.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