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皇帝 > 第三百二十一节 马耕

第三百二十一节 马耕

推荐阅读: 二婚辛亥大军阀盘点历史意难平,皇帝们直接泪崩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末世之三妻四妾大唐之最强熊孩子我的谍战岁月无敌六皇子步步生莲蚌珠儿小白杨数据三国奋斗在新明朝每次都是非人类带着仓库入大唐,父皇说我是天子之资明末不求生重生娘子在种田乌纱1911新中华大清第一太子

刘彻也老实。既然遇到了自己不知的事情,很老实的跪下来。道:“请父皇教诲!”

“秦人能以牛耕,因为他们有养牛的地方啊!” 天子刘启看了一眼刘彻,语重心长的道:“当秦之世,秦王必先西平戎狄,而后,南下中原,就是为了剪除后背之患,更为了获取牧牛马之草场!”

“至我汉家则不然,河南之地落入匈奴之手,代北只所,更是苦匈奴久矣,欲牧牛而不得,别说牛了,马都很少!”

听着老爹的话,刘彻心中也是震撼不已。

原来如此呀!

刘彻这才明白,为何等到了小猪统治,对匈奴开战以后,民间耕牛渐渐的兴盛了起来了。

很简单,对匈奴战争的获胜,带来了大量的战利品。

譬如,卫青收复河套地区,一次就为汉室获得了一百多万头牛马,以及一块最好的养马场。

霍去病历次出征,带回来的牛羊马等更是不计其数。

而此时,河南(河套)在匈奴人手里,代北、云中等可以养牛养马的地方,却一直受到匈奴的骚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室自然就耕牛与战马奇缺。

是以,并非是汉室不想学秦人大力推广牛耕。

而是,汉室没有秦代的条件。

当秦之世,秦国的先王们不断的与西方的戎狄等游牧民族战斗,好几任的秦王就是死在与戎狄的战争之中的。

通过与戎狄的战争,秦人获得了大片的土地以及草场,可以蓄养战马和耕牛。

全盛时期的秦军,吊打匈奴、东胡毫无压力。

可是,现在的汉室,却没有秦人那样的条件。

自然也就不可能推广牛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牛,你再怎么憋也憋不出秦代那样兴盛的牛耕。

刘彻想了想,道:“既然无牛,可以马耕,用淘汰不用的驽马来耕地,应该不比牛耕效率低!”

没有牛就不耕地了吗?

刘彻就记得后世的欧罗巴,普遍是用马来耕地的,也没见得马比牛差到哪里去了。

而汉室因为最近数十年卧薪尝胆,同时也因为匈奴强大的军事压力的缘故,建立了许多马场。

这些马场中的马,自然不可能全部都是战马。

实际上,战马的培育是一件困难的工作,不是什么马都可以成为战马的。

所以,有相当数量的驽马,流落到了市面上。

因此,刘彻只是在稍稍扼腕以后,立刻就把主意打到了马身上。

天子刘启笑着看着刘彻。

这个太子还真是犟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

马耕也算是一个传统了,据刘启了解,代北、云中等地就流行用马耕,当年他当太子时,曾有一次随先帝回到代国,特意去考察一下当地的马耕,以刘启的了解,代地的马耕,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

因为,马比牛聪明啊!

想要驯服一匹马来耕地,跟训练一头牛耕地,那是两码事。

其次,牛的挽具,跟马的挽具,又是两回事。

即使在代地,用马来耕地的效率也比用牛耕地的效率差一些。

当然,这些事情,天子刘启并不会告诉刘彻。

在刘启的思想中,太子嘛,多失败失败是好事情。

在太子的位子上遇到挫折,要比以后登基以后一拍脑袋,就做出一些糊涂事强!

于是他道:“既然太子信心十足,那朕就等太子的好消息了!”

这话听到刘彻耳中,却有着另外一种意思。

于是,刘彻拍着胸脯道:“儿臣愿以半年为期,将此事办妥!”

对刘彻来说,半年的时间,足够了!

他以太子之尊,亲自督促,有几乎无限的人力物力可以驱使,若还搞不出曲辕犁,弄不出马耕,那就只能是一个解释——下面的人在忽悠他。(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lishi/woyaozuohuangdi/13985652.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