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 历史军事 > 风雨大宋 > 第97章 军人本该不怕死

第97章 军人本该不怕死

推荐阅读: 带着仓库入大唐,父皇说我是天子之资嫡策蚌珠儿不良之年少轻狂快穿尤物系统每次都是非人类修罗武神小白杨穿越民国做间谍大清第一太子法师奥义我的谍战岁月我自寻我道贤妻良母步步生莲嫡谋道果二婚霸蜀如意小郎君

做军中的各种副职, 战时到下面做监军。

河曲路军中不会发生归仁铺贾逵面对的矛盾, 立了大功,却违反了军令。所以河曲路军中,只要违背军令,一定会被追究。只是追究的是指挥官还是监军,那就不好说了。

贾逵违背军令,狄青战后对他的处理,说明了狄青是个优秀的将领,当时的人,后人也都是如此夸赞的。这是事实,但这种矛盾,正说明了军事体制有问题。

涉及到体制,涉及到观念,涉及到理论,矛盾就不像表面那么一片和谐了。凭着军功,没有人敢对杜中宵说什么,其他河曲路将领可就未必。大量抽调河曲路将领和士卒回京,产生了大量的冲突,多次发生调回去的人宁可不做官了,也不去其他军中的事情。此事让皇帝和朝臣极为愤怒,本来调他们回去就是打乱河曲路军队建制,再聚到一起才带兵,岂不反而扩大了河曲路军的势力?最后大部分河曲路回京的人员,都被安排到了军校里,或者到其他军中做教头,不掌握兵权。

这一次到河曲路来的阵容如此大,由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带队,三衙大将参军,原因在这里。京城军校练出来的兵将能打还好,慢慢稀释掉河曲路的兵将,大家和和气气。偏偏张撞了大运,一巴掌把朝臣和京城将领打懵了,事情一下就严重起来。

只有河曲路的军队最能打,杜中宵的位置没人敢动。越是这种情况,朝中越是不放心,唐朝安史之乱的教训在那里。武将们是来学习的,里面夹着一个纯文官的王拱辰,则是来搞清楚原因的。原因搞不清楚,皇帝睡不着觉,朝中大臣无从下手。

杜中宵对此心知肚明,不过没有办法,谁让他们不能干的,难道怪自己?河曲路成立之后,杜中宵很少插手军中事务,跟下属刻意拉开距离,没有私交,已经尽力约事自己,还能怎么办?

听提举介绍了情况,狄青道:“经略,如果军校之中,有将领士卒不守纪律,又该如何?”

杜中宵道:“依军中条例,该如何就如何,一切都有规矩。”

狄青道:“军中士卒本就练的站立、列阵、走路、跑步等等,犯了纪律,让他们多做一些,又算什么惩罚么?不能重惩,将领士卒没有畏惧之心,又怎能军纪严明!”

杜中宵道:“太尉,有一句话,叫作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进军营当兵,随时上阵流血,本就应该不怕死。死都不怕,要让他们有什么样的畏惧之心?所谓勇者无惧,军中兵将俱为勇者,军纪用来吓唬他们,完全没有道理吗。人不只是有畏惧之心,还有羞愧之心。军人有很多素质,也有很多本领,惟一不许有的一条,就是卑鄙无耻!再大的本事,犯这一条,军中也不留不下,只能走人了。军纪中除了斩首之外,其余惩罚,最重要的是让将领士卒悔过,而不是让他们畏惧。打几棍就怕,这样的人,怎么能够上阵杀敌呢?所以河曲路军中,还有这里,除了斩首都没有肉刑,军中本就不该有这样的刑罚才是。”

狄青听了,一时怔住,竟不知该怎么回答。自己是勇将出身,因作战勇猛迅速升迁,却从来没想过勇猛只是军中最基本的要求而已。他脱颖而出,不是因为勇猛,而是勇猛带来的胜利和军功。

杜中宵这番话,相当于把现在的军事体制最基本的东西推翻了,一时鸦雀无声。

宋军是从五代延续下来的,视其为政权爪牙,要求的是他们能杀人放火。五代的传统,游手好闲的人从军,天性作乱的人从军,用严酷军纪让他们为皇权效力。水浒中唱的天生爱杀人,正是这个时代对军队理解的写照,跟后世的军队军人完全不同。!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lishi/fengyudasong/24060896.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