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 历史军事 > 大唐农圣 > 第436章 朝臣们的成长

第436章 朝臣们的成长

推荐阅读: 数据三国曹贼不良之年少轻狂道果盘点历史意难平,皇帝们直接泪崩大唐之最强熊孩子法师奥义混在后宫假太监银狐快穿尤物系统我是军阀如意小郎君我自寻我道红楼春奥术神座1911新中华贤妻良母霸蜀快穿之怀孕以后(系统)每次都是非人类

福轻描淡写的一问,便让孔颖达脸色憋的通红,开设学堂,收取学费,其实他也能理解,但是,将一个外籍学生,一年的学费定为一千贯,他就有些无法理解了,这已经不是推行教育了,而是商业谋利。(xs639)•(com)

片刻之后,想通了一些的孔颖达又道,“老夫也不是说完全免费,适当的收取成本就好,每个学子每年一千贯这个价格,也太高了,这会让各国君主,以为我大唐那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国家。”

♓想看爱吃鱼的胖子写的《大唐农圣》第436章 朝臣们的成长吗?请记住小说路&上.的域名[(xs639.com)]♓『来[小说路&上]&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xs639)•(com)

某种意义上来说,孔颖达说的这话,也算有些道理,然而,却不是正理。

孙享福继续接话道,“孔祭酒是以为,我大唐每年教授给那些学子的知识,不值一千贯?”

这话说的孔颖达就不好接话了,知识是无价的,在大唐学到了知识的那些外籍学子回国之后,究竟依靠这些知识产生多大的利益,根本无法计算,无形之中,他就被孙享福引到了计算利益得失的慨念中来,这些,孔颖达一时半会,可就想不通了。

孙享福没等到他的回应,便继续道,“臣以为,大唐的知识是无价的,尤其是儒家经典,那些外籍学子交了高昂的学费,咱们就应该把咱们最宝贵的儒学经典教授给他们,让他们物超所值。孔祭酒既然如此心疼那些外籍学子的钱包,想来应该是会不遗余力的教授这些学子的,臣建议,朝廷最先给外籍学子,开放儒学专科。

另外,说到教育问题,前些日子,太原王氏子弟曾经找到过臣,想要出资在善阳为朝廷修建一所农业学院,臣以为,这乃是解国忧患的大义之举,请陛下准许的同时,下旨嘉奖太原王氏。”

在善阳建立一所学院,要是比照医学院的规模来的话,那至少要花费几十万贯,王家就这么白白的捐了,要说这里面没有什么猫腻,朝堂上的大臣们是不信的,这事,孙享福此前在跟李世民闲聊的时候,就曾经提起过,有白得的便宜,李世民自然是不会放过的,今天,正式拿出来商议,自然是要给这个善阳农学院定级,走正规程序,将其收归朝廷。

“陛下,臣以为,农学院,不应该建立在善阳,应该建立在长安。”

待得李世民与侍中王圭眼神交流一番,准备把这事定下来的时候,便有人跳出来说话了,乃是吏部员外郎杨基,他是弘农杨氏的嫡系子弟。

他此言一出后,众多关陇世家也纷纷出言附议,认为,教育乃是国之根本,理应放在首都,方便朝廷掌握,甚至,有人建言,将善阳医学院也迁到长安来,连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孙享福的政治盟友,也有出班附议的架势,但他们知道,孙享福可能还有自己的说辞,选择先看看情况。

现在上早朝议事的,也就是一百多个官员,孙享福这半年都在长安,对于这些人的姓名出生,也大多有所了解,这些出来阻止的,大多都是关陇集团的人,他们不希望把这些代表国家重心的东西,放在关中以外的地方。

因为,关中越是发达,对于他们这些地头蛇来说,就越是有利,像孙享福发展渭南,就得到了他们的鼎力支持,只要你在这边做产业,他们就多多少少能够跟着受益,把学院集中到长安,那么长安的人口,商业必然更加发达,他们开设的青楼酒馆商铺的生意也会更加好做,可别以为古人就不懂经济,就算他们不懂,这些年在孙享福各种商业手段的运作下,也学会了不少,开始有一些商业眼光了,这也算是他们的成长吧!

孔颖达不知道为什么话题就被他们转到了,农学院该建在哪里这个问题上来,似乎,大家都选择了无视他刚才所提出的问题,老人家一时想不通,也只好先跟着大家看戏了。!

(xs639)•(com)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lishi/datangnongsheng/23619457.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