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 历史军事 > 大明文魁 > 六百三十二章 轰动

六百三十二章 轰动

推荐阅读: 每次都是非人类辛亥大军阀老婆请安分大唐之最强熊孩子带着仓库入大唐,父皇说我是天子之资我是军阀道果乌纱大清第一太子银狐师尊的秘密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武动江湖我的谍战岁月薛家小媳妇混在后宫假太监奋斗在新明朝柯南之我不是蛇精病贤妻良母不良之年少轻狂

董子就是汉代大儒董仲舒。

就是史课本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但董仲舒没这么说过,他的原话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汉武帝落地到实处的,则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见弟子们议论纷纷,林延潮一敲石磬,堂上又安静下来。

林延潮道:“非董子,无我儒学之今日,但朱子认为董子没有继承孟子之学,不足以承道统。但吾却以为董子之学,在于儒法合流!”

儒法合流!

这一声犹如一记钟声,响在众士子们心底。

“法家尊权,儒家尊君,此两家相合之道。故而董子以春秋大一统,取儒法两家之共识。”

这话怎么解释?

孔子曾说过,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荀子有言,隆一而治,二而乱。

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三派学说都支持天下共主,中央集权,所以董仲舒取儒法两家共识,创立春秋大一统的学说。

两千年来,国人共尊一个中华。如后来人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

“于儒法两家礼治法治之分歧,董子则以德主刑辅,春秋决狱合之。”

董仲舒是如何处理儒法合流?就是求同存异的办法。

儒法两家看似南辕北辙,但也有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尊君尊上尊尊,董仲舒用春秋大一统的学说,先达成一致。

这是顺应两家人心之举,两家对此都没有争议。

之后的存异,就是化解两家分歧,儒家主张礼治,法家主张法治。

当年晋大夫赵鞅铸刑书,颁布刑法,孔子严厉批评此举道,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孔子主张是,国家不要刑法,实行礼治,原因在于刑法不可为人所知,就能保持威不可测的态势。

礼治法治就是儒法两家最根本分歧。

为了消除这等分歧,董仲舒提出了德主刑辅之论,那就是国家礼治为主,再以法治辅之。用礼仪教化,用法律禁止。这与荀子所提倡礼以定伦,法能定分的学说,一脉相承。

董仲舒还提出就算真正要用刑法时,也要依据春秋大义来进行定罪。

德主刑辅等于,儒法两家各自妥协,达成了共识。

但董仲舒却是否定了孔子纯以礼治,不进行法治的儒家经义,故而董仲舒‘德主刑辅’被时人称‘新儒学’,被不接受之人认为,这根本上就是篡改儒家学说。

毕竟经义上已不是孔子原先提倡的原貌,可事实上天下百姓,以及儒生们也渐渐接受国家用刑法为度,礼仪教化的模式,董仲舒的变革可谓与时俱进,他的大一统,德主刑辅学说,一直延续两千年。

“从孔子,至子贡,子夏,至荀子,至董子,再至龙川先生心水先生,一脉相承,这就是我事功学之道统!”

最后林延潮一锤定音。

在场士子无

幸福来敲门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lishi/damingwenkui/16253459.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