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 历史军事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二百二十九章 我的阳关道

第二百二十九章 我的阳关道

推荐阅读: 道果末世之三妻四妾带着仓库入大唐,父皇说我是天子之资穿越后领了三个媳妇,不领犯法!我的谍战岁月快穿之怀孕以后(系统)步步生莲奋斗在新明朝大清第一太子嫡策1911新中华辛亥大军阀吕布的人生模拟器数据三国奥术神座老婆请安分霸蜀乌纱盘点历史意难平,皇帝们直接泪崩蚌珠儿

之用。到了要做实验的时候,则将单独的零件送去实验大楼,两者之间有小型轨道直通底层电梯。非常方便。

两人走进厂房,就能看到空旷的大厅内,用玻璃和毛玻璃隔成的各个实验室和办公室,其中就有那些“废品” 设备和满黑板的理论研究。

苏城指了一下姚泽凡的实验室,道:“这就是我们做的工作。无论是能源部还是国务院。永远都不会做的。”

“工厂和制造业?”

“重工业。jīng确到这个厂区所做的事,我们在制造国土。一座海上钻井平台的价值超过1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果我们有1000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我们等于再建了一个香港。”

“即使你从政,也不影响你制造国土。”

“也许吧。不过,考虑政治的人和考虑工业的人,是两种人。政治要跳跃xìng,工业要延续xìng。搞政治的人搞不好工业,他们最多是利用一下工业进步的好处罢了。”苏城这样说是有缘故的,中国其实赶上了海上钻井平台的第一波浪cháo。1973年,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捍卫国家海洋油气主权,国家急需一批能够在较深水域和恶劣海况下开采油气资源的海上钻井平台,中国第一批钻井平台就是那个时候诞生的。

而且,经过11年的奋战,到1984年7月,708研究所、上海船厂和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设计,并由上海船厂建造出了中国第一座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勘探3号”并正式交付使用。它达到了二代钻井平台的水准。

但是,这也就是中国唯一一座自建的海上半潜式钻井平台了。自1984年起,整整20年,中国都没有再造过一艘海上钻井平台。3个部门11年的努力奋斗,其实等于是付之东流了。

现代人都明白,工业生产中,设计和实验成本是最高昂的,制造成本远低于此两者,同样的产品生产的越多,才能将设计和实验成本摊平。

如果只建造一艘海上钻井平台,除了政治意义,可以说没有任何价值。它花费的金钱是购买一个海上钻井平台的十倍二十倍,它浪费了研究者的时间和jīng力更是无可估量。

可以说,当rì参与“勘探3号”钻井平台的工程师和研究者,只是浪费了11年的chūn秋。

到了20年后,中国再次因为南海油气田的争端,重启海上钻井平台任务。这一次已经是第六代海上钻井平台了。横跨四代钻井平台的技术难度,等于是重起炉灶,以前的经验和积累完全用不上,当年的设计者若是还未退休,由“勘探三号”而来的经验也不会比刚毕业的学生多多少。

苏城很难估量第六代海上钻井平台花费了多少代价,也不知道是否会有第二艘六代海上钻井平台出现。但政治的冲动xìng,完全抵消了工业进步所产生的利益。事实上,它还是反作用的。

在海上钻井平台如此高风险高投入的项目中,苏城看不到一点点政治成功的迹象。

因此,他对政治利用工业

志鸟村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lishi/chaojinengyuanqiangguo/9309822.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