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路上 > 都市言情 > 天墓之禁地迷城 > 第四百零七章 承露盘

第四百零七章 承露盘

推荐阅读: 重生七零:糙汉老公掐腰宠剑名不奈何人道至尊房客七零之辣妈当家情终下课后爱的辅导课穿成女Alpha之后我随便演演的你们不会当真了吧换爱游戏:你,等一等!凤凰图腾天才基本法玄界之门浮生六记南康白起信息全知者郎悔大王饶命傅爷夫人又惊艳全球了末日快乐可爱过敏原

这首诗我虽然知道,但却不知道出处,于是问他:“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个我知道,难道不是主席的诗吗?”

李东摇头道:“主席只是借用了一下,前半句是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全文是: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我听的是一头雾水,问他:“这到底说的是什么?又和那个柱子有什么关系?”

李东叹了口气说道:“那个东西叫承露盘,全称是金铜仙人承露盘。说起这东西的来历,那可就说来话长了……”

接下来,李东将承露盘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而那白衣女孩和小小两人,也停下来默默的静听。

这话要从汉武帝刘彻说起……

自秦始皇嬴政起,历代帝王们就开始追求长生不死的成仙之道,其中以汉武帝为最。

他遍寻海外仙洲及甘液玉英,以求“长生不死”,为求得和渺茫的仙界达成一种神秘的“生命信息”上的契合,不惜斥重资去营建一系列接待仙家的建筑,承露盘仙人像为其中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

那么承露盘还有什么作用呢?自古以来,“露”被附会为瑞祥之物。

《初学记》引《瑞应图》说:“露色浓为甘露,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可见,“甘露降”是帝皇施仁政、德泽万民的征兆。

又据汉朝郭宪《洞冥记》载:“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玄黄青露盛之璃器以授帝(指汉武帝)。帝遍赐群臣,得露尝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这则传说反映了汉人的普遍心理,即认为服用甘露可以祛病延寿。

基于标榜德政和求长生两种考虑,汉武帝在长安建造了承露盘,用以承接上天赐予的甘露。

《太平御览》:“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一零九年)作甘泉通天台。……上有承露盘擎玉杯,承云天之露。……元凤年间(前八零年--前七五年)台自毁,榱桷皆化为龙风,随风雨飞去。”

《汉武故事》:“筑通天台于甘泉,去地百余丈,望**悉在其下,望见长安城。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祭泰乙云。……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

这两则关于甘泉宫通天台上的承露盘的记载,并不见于正史,而《汉武故事》又属志怪笔记,内容荒诞,多不可信。这里记载的如通天台居然自我毁灭,并化龙凤而去,何等神奇。这显然不能当信史来读。但它所记载的如通天台之高可通天,站在台上,尽览长安城;又如武帝祭祀天神泰乙的盛大规模,或可作史料以资参考。

真正为史学界认同的承露盘有两座。其一为柏梁台上的承露盘;其二为建章宫神明台上承露盘。

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以为将玉磨成粉屑后和露水饮用,可以长生

吴半仙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s://www.xs639.com/dushi/tianmuzhijindimicheng/18037716.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m.xs639.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